Tuesday, September 28, 2004

Grand Prix!

上海舉辦國際賽車大比拚,盛況空前,收入可能破了世界紀錄。門票賣出十六萬張,收入人民幣三億。門票要賣五個億不會困難,因為場地可容二十萬,為恐交通擠塞只售十六萬,而與此同時,佳座黃牛票從三千七炒到一萬大元。

地球上的賽車名牌,首推法國的Grand Prix與美國的Indiapolis 500。今天上海殺進,鼎足而三是可以肯定的吧。這樣一下子就成為國際賽車名牌,皆因炎黃子孫人多勢眾,門票與廣告的收益非同小可。是的,任何有商業價值的體育項目,只要錢夠多,或收益夠大,跑個地球第一不困難。上海要成為賽車頭頭是有機會的。但我認為以F1(一級方程式)為名不妥。人家稱Grand Prix,稱Indiapolis 500,大有經典味道。我建議上海的國際大賽車選名為Shanghai Formula,或Race of the Bund,才有點引人入勝的感染力,使外人多想像一下。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句中國的搞笑老話不是全無道理的。好比北京的網球公開賽,這幾年愈搞愈出色。他們起名中國公開賽(China Open),對了;如果名為北京公開賽(Beijing Open),其號召力就要打個折扣。看今天的形勢,只要有闊佬提供巨大獎金,年年如是,過得十年八載這「中國公開」可能與澳洲、法國、英國、美國等重要國際網球公開賽並駕齊驅,使目前的四大滿貫改為五大了。

還有兩個困難。其一是網球今天在中國不普及——網球場不多,普及遙遙無期。其二是面系人地俾,架系自己丟。重要的國際賽事辦得不好,有失體面,不容易翻身。但中國有一項得天獨厚的本錢:十三億人口,廣告收益不僅龐大,而且與日俱增。這龐大的廣告收益可以大幅地增加獎金,而此獎也,對Grand Prix級別的競賽項目如有神助。

兩個例子可以說明。其一是今天的郭晶晶獲得的跳水金牌,還比不上昔日的伏明霞。論風采,前者或可與後者打個平手,不能言勝。但說到廣告收入,郭晶晶的整生所得會超越伏明霞。理由是今天中國的經濟有了長進,廣告的價值隨之而增也。

第二個例子是姚明。姚明的球技好,但職業兩季之後還是明顯地比不上四十年前我在洛杉磯加大作助理教員時的一位身高七呎三吋(姚明七呎六)的學生。這學生的名字是Lew Alcindor,第一天打校際賽就鋒芒畢露。然而,論身價,昔日的Alcindor不可與今天的姚明相比。這是因為姚明每次上陣,電視觀眾五百萬!當然,這天文數字的觀眾,絕大部分是中國人。

經濟理論是這樣說的。體育明星的演出是共用品(public goods),可以同時讓無數的人欣賞。門票收入是來一個收一個,但不進場的觀眾就要靠間接的廣告來搾取了。共用品可以讓無數的人一起享用,而體育演出,享用者免不了有民族的情意結。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單是公仔面每天吃五千萬包。人多勢眾,經濟速升,加上共用品的特徵,是製造體育明星的最佳條件了。

上海的賽車一起筆就有Grand Prix的威勢。其它的走著瞧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