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4, 2006

中國要來一個農業革命嗎?(二之一)

少小時曾經在廣西的農村捱饑抵餓,對農民的苦況知得清楚,而農作的程序早就耳聞目染。長大後,三十歲,動筆寫《佃農理論》,對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農業資料知得詳盡,其後在芝加哥大學教過農業經濟。兩年多前再搞攝影,去年出版了一本題為《山水話神州》的攝影集,對農民全面頌讚,可能是唯一的以中國農民為主題的藝術攝影書了。



有上述背景,我的心在哪裡不言而喻。客觀的經濟分析呢?也是站在農民那一邊。從經濟邏輯的角度考慮今天中國整體的發展,只要農民的生活能在市場的運作中大幅地好起來,其他的不用擔心。換言之,一日農民的生活沒有大改進,中國不可能真的富強起來。有看頭的工商業發展出現了,北京的政績不可抹,但歸根究底,主要是農民轉到工業與建造業去,落手落腳地把國家建設起來。



國內的青年熱情有餘而理智不足。報道對中國農民的實況說得不盡不實,誤導了熱血青年。這幾年農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進,但眾說紛紜,要怎樣繼續不是簡單的學問。人口百分之六十是農民,但對國民總收入的貢獻只有百分之十三點一,反映著林毅夫的師傅基爾'莊遜和我數十年來的主張是正確的:中國要大量地鼓勵農民轉到工商業去。



我絕對不相信中國的農民是天生蠢才。上帝說,他們的天生本領與你和我的打個平手。如果中國的經濟改革能達到農民在人口中的百分比與他們在國民總收入的貢獻百分比大致相若,就大功告成了!當然,說農民佔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是高估了的,因為今天不少農民兼職工業。這兼職重點我們沒有數據,不容易有,可能永遠沒有。不要管這數據吧,因為目前中國的農民人口無疑還是太高了。



協助農民,我們可以鼓勵他們留於農業,也可以鼓勵他們轉到工商業去。前者不智,後者可取。人多地少,耕地更少,農民的人均耕地不及兩中國畝,生活不會有奇跡出現。我反對補貼農業,因為這會鼓勵農民留,長遠一點看是害了他們,也害了國家。



最近北京推出兩項協助農民的措施,處理得當都可取。其一是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佈的,於今年一月一日法定廢除農業稅。其二是早一天公佈的,大幅增加農村的教育經費。是不簡單的學問,但這兩項如果處理得好,會是一個重要的農業革命,處理得差則很頭痛。

先談廢除農業稅吧。這是廢除一九五八年設立的農業稅。其實應該說是廢除土地耕耘稅,因為漁業(魚、蝦、蟹,不管鹹淡水)、牧業(牛、羊之類)、畜業(雞、豬之類)、果業(荔枝、龍眼之類)等,皆不取消抽稅。加工的農作物也不免,例如免黃豆不免豆腐,免花生不免花生油。



這些年農業稅原本是中央財政收入的一個很小的百分比,而年多前起好些地區開始不抽。有些地區按農民戶口抽人頭稅,下降了。這樣看,從農民的收入衡量,最近廢除農業稅對農民的幫助不大。有兩點重要。其一,這次是立法廢除——取消一九五八定下來的——而立法廢除不容易再回頭。其二,在此前有農業稅例的雨傘下,有些地區政府用種種理由及不同的形式向農民左抽右抽,導致糾紛頻頻。這次法定廢除農業稅,清楚了斷——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牧業與漁業等的稅例保留還會有什麼糾紛效果。



餘下一個問題。好些工業發展欠佳的地區,其政府立刻投訴,說廢除農業稅使他們經費無著,聽來可信。北京當局不可能沒有想到這方面,而他們準備怎樣處理我沒有資料。



這裡要談的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有趣問題。補貼農業會鼓勵農民留於農業,不智——姑勿論像日本與韓國那樣大補貼把整個國家的經濟壓下去。這裡的問題是:廢除農業稅,會否鼓勵農民留於農業呢?傳統的經濟分析說會,是淺見;我說不會,而且認為處理得當,廢除農業稅會鼓勵農民離開農業。



正確的分析是這樣的。一個沒擁有耕地的農工,在農作勞力不減的情況下,競爭局限不變,不會因為廢除了農業稅而使工資提升。廢除農業稅的主要效果,是使耕地的租值上升。目前完全沒擁有耕地的農工很少,廢除農業稅使農民的收入上升(上升不多因為原來的稅不多),是因為他們擁有的耕地的租值上升了。



這裡的要點是如果耕地可以自由租出,租值的增加會鼓勵農民棄農轉工。這是說,補貼農業不可取,因為要留在農業才可以拿得。廢除農業稅有別,因為耕地的租值上升,轉讓或租出,農民轉到工業去會多一小點後備的米飯錢。這是經濟學。大致上,目前農民承包了的土地是可以租出去的(稱轉包),有些地區很自由,有些手續略嫌麻煩。北京要盡早清理租賃農地的手續,維護有關合約的履行。



然而,從另一方面看,農轉工的人數增加,農民的勞力工資會上升。這上升會壓制耕地的租值。換言之,廢除農業稅,可能只協助約束這幾年因為農轉工的人多而導致的耕地租值下降。不少地方,尤其是南中國,出現了民工荒,農民的勞力工資上升得快。空置的耕地在某些地區開始出現,租值的維護要靠耕地自由轉讓或租賃與農產品的價格上升,而廢除農業稅會幫一點忙。這幾年農產品的價格是上升了,二○○四的升幅比較大,還要再升的。千萬不要心急地引進政府托價或補貼農業等政策,得不償失。



周其仁和我都認為在多種問題下,中國的農業還發展得好,健康的。來來去去還是我三年前提出的老問題:要批評中國的經濟政策容易,但人民的生活改進得那樣快,制度上一定是做對了些什麼,對得非常對。我又想到一九七九年在一篇文章中說過:一個經濟走對了路向,可以承受得起很多傻政策的蹂躪。



要擔心的問題是:政策這裡錯一點,那裡錯一點,一點一點錯很多的,不良效果不易察覺,但到一旦察覺時,兵敗如山倒,因為錯點太多而無法挽救。貝加不敢看好中國的前景,是基於其他先進國家的傻經驗,不是沒有道理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