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體會西方文化
月亮不是西方的比較圓;不是先進之邦的所有東西都比較優勝。然而,自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的十六世紀起,文化上西方差不多有五百年的奇跡發展,好的東西多得很,既有深度,也多變化,無論科學、哲學、藝術、音樂、文學等,西方都把中國比下去了。
不要說我崇洋媚外,也不要將炎黃子孫曾經把西洋鬼子嚇得要命的拿出來自我安慰。我自己是個中國文化迷,真真假假算是半個專家。五百年來的發展輸給老外非我所願,但客觀地衡量,輸相當多,不客氣地說不可以相提並論。
中國開放改革二十七年了,人民生活的改進有目共睹,雖然還有些人嗤之以鼻,或怎樣也不肯承認自己二十多年來一直看錯了。歷史說,文化的興盛永遠跟著經濟走。中國人的天賦不下於人,沒有一個飽學之士不同意。這二十多年來,中國的文化發展有點成果:小說、電影、繪畫、音樂等,都有點看頭。然而,在大讚郎朗的兩篇文章的背後,我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是失望的。二十多年不是短時日,而十三億人口,一百萬個出一個天才也有一千三百個。這些天才都躲到哪裡去了?一九八一年我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看對了;一九八五年我說十五年內中國會有好些學問大師跑出來,看錯了。
看官須知,無論一個國家的經濟怎樣發達,文化或學問搞不起就不能勒碑誌之。今天中國的經濟還遠不及大成,而文化與學問也不能說是毫無進境,但以人口比例算,以經濟增長速度衡量,文化學問的發展是令人失望的。換言之,搞起經濟而學術乏善足陳,很有點那個。不是個人之見,不少國內的朋友今天都這樣看,認為與經濟相比,學術文化的發展落後得嚴重。
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呢?罵過若干次還存在的「思想教育」,罵過若干次禁止外人或私營搞出版。中宣部對言論的管制有些我理解,大部分不知所云。到書店翻閱,書籍的質量一般奇差,而譯作十之八九不及格。這些皆可歸咎於政府管制思想,管制言論,管制價格,管制私營出版競爭。要放寬只是一念之差,而學術文化那樣重要的事,哪管有什麼利益團體需要維護了?
這裡要說的,是今天中國要搞起文化或學術,不能漠視西方五百年來的成就。昔日的蘇東坡天才絕頂,可以在自己文化傳統的約束下一馬跑出,但今天,天才如蘇子的再出現,對西方的文化一無所知就不會有大作為。不是說要抄襲或要倣傚西方的才可以有大成,而是要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度、變化與哲理的感染或啟發,加進自己的,才可以在國際學問上殺出重圍。地球既然一體化,墨守自己的文化而成規慘過敗家。
我是在西方受教育的,對他們的學問知得多而雜,但除了他們發明的經濟與攝影,沒有一項是專家。不需要是專家。西方的文化一脈相承,各項互相影響,知得多而雜,假以時日,會在腦子中融合起來,使自己對一個文化的深度與變化有所體會,知道一件世界級的作品應該是在哪個層面的。另一方面,對中國的文化有根有底:什麼唐詩宋詞背得出數百首,對書法的發展如數家珍。某些中國文化我是討厭的,不管算了。搞學問不要斤斤計較:不喜歡的懶理,喜歡的都拿過來,不分西東地融合一下,自己的作品就有了斤兩。天下學問殊途同歸,今天沒有高人雅士會管作品是屬於歐洲的還是中國的。
自己最明顯的經驗是攝影。一般攝影大師動不動要花幾個月才攝得一幀滿意之作,走遍大江南北,缺氧廢食,苦不堪言。他們的作品要講機緣巧合,求之不易。我則倒轉過來,一個小時攝得五幀滿意之作只算是小收穫。方法是走進大自然,腦子想的是中國的詩詞,眼中看的是曾經在大學講過課的西方印象與抽像藝術,融合起來,見到一句詩就把快門按下去。其它攝影大師的難得之作我沒有,但知道吃得苦也可以攝得,既然感情表達有個好去處,何必自討苦吃呢?我的攝影方法容易,任何人看得到都可予取予攜,只是沒有中國詩詞與西方藝術的融合,不容易看得到。結論是肯定的:多加了一個文化的體會或啟發,創作事半功倍。是西是東不要管,一管就合不來,只要吸收了,自己喜歡,朋友欣賞,於是隨意揮灑。
舉另一個例。我察覺到中國的青年在辯論或研討時往往不守規格,亂來只是亂來。這顯然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套簡單的哲學邏輯的約束。西方的哲學邏輯與涉及的科學方法是深奧的學問,但我們不需要知那麼多,只知一點大概就足夠了。中國自春秋戰國之後,儒家當道,文化少有在邏輯規格中打轉。這規格是重要的求學基礎,在西方算得上是有教育的家庭,孩子在日常與父母的對話中早就學得長大後夠用的,而如果在大學花一兩個月聽哲學邏輯的課,則夠用有餘了。除非專業,我反對一個學子沉迷於這門學問,但簡單的基礎是需要的。既然中國的文化傳統漠視了,教育應該從小教起,以小孩子也聽得懂的邏輯規格取代「思想教育」吧。一些西方的關於哲學邏輯的書,淺得像說故事,細心地讀半本,多想一下,就差不多了。
西方的好書多得很,四十多年前我走馬看花,看過很多很多的。這四十年當然還有其它精彩的新作,我沒有跟進。大致上,西方人對整理一門學問很講究。他們重視系統,對思想或創作的來龍去脈處理得詳盡,而任何學問都有深淺層面不同的書籍。說大部分的學問介紹書籍不好,是因為通常有更好的。當年我喜歡找淺白而又有口皆碑的入手,對某門學問有興趣就更上一層樓,再找較為深入的拜讀。
當年求學,睡前不看課程讀物,躺在床上看的通常是中國的古書與西方的文化論著,又或者是武俠小說。百鳥歸巢就有這樣的好處:休息前不管是什麼地亂讀一通,有興趣的保留,沒有興趣的放棄,既沒有民族的約束,也沒有文化的成見,只幾年學問就判若兩人。於今回顧,西方的文化對我影響比較大,因為他們的重要作品多,而稱得上是大師的人物屈指難算。
對西方文化有深入的體會是重要的。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佔為己有然後與自己土生土長的合併使用,不分西東,才是今天搞學問應走的路。問題是這樣搞學問不懂英語很難搞。思想這回事,翻譯得準確難於登天。除了實物名詞,其它的詞彙一般沒有絕對的譯法,而翻譯略有失誤,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加起來會是嚴重的誤導。除了數學或化學等,西語翻成中文容易有誤導成分。介紹西方文化應該由作者自己深入地消化了,然後以中文把自己所知的寫出來。這樣的佳作不多見,所以簡單的方法還是學好英文。有朝一日,中國的學問大師輩出,鬼子佬會趕著學中文的。
附圖《春風又綠江南岸》,是中國詩意與西方印象畫意融合起來的攝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