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8, 2004

失而復得意興闌珊

上期在這裡發表《向曼昆致意》,欣賞美國首席經濟顧問曼昆堅持貿易開放與支持工作外判的立場。之後再細想在世界大變中美國的經濟前景,認為美國的先決條件實在好,在先進國家中應該是最容易適應舉世廉價勞力暴升的局限轉變。打算繼續分析,但理論細節還要多想一段日子,就擱置下來先寫其它的。

話說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二年間,我作了六年反托拉斯的經濟顧問,其中花時最多的是加州的一件石油大案。我負責研究的是石油交換合約,是難得的顧問工作,何況僱主大量供應外人不容易得到的資料。負面只有一處:研究寫下來的是僱主所有,不能發表。我的老師艾智仁也參與該重要的反托拉斯案,讀到我寫的研究,頻呼精彩,可惜不能發表。

上述顧問期間,僱主要求我寫一篇關於期貨市場的文章,順便分析期市與石油交換的分別。結果我寫了一篇只有十五頁隔行打字的短文,是我在顧問工作中唯一可以發表的,但沒有發表。期市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格外困難的題目,有關的文章很多,但眾說紛紜,求學時的老師與後來的同事都說不懂。石油公司替我聘請了一位深知期市的實際運作的同事,教我期市的運作程序。我跟這位同事大吵大鬧。他說我不聽他的解釋。我說不要聽他的解釋,只要聽他知道的期市運作程序。最後大家君子協定:我問事實,他答事實,但他不能提出他的觀點。這位同事絕對是個天才,但我不准他發表意見,是前所未聞的學術研討了。

兩個多星期後文稿寫好了,當然讓該同事先讀。他讀後說:「眾人皆說你是個怪人。現在我才明白,你的創意來自不聽他人之說。這篇文稿是我讀過的唯一清楚地解釋了期貨市場的。」評價傳了開去,其它同事讀後皆說沒有見過那樣簡單的期市分析。

要把自己的英語文章結集好幾年了。還未成事的一個原因,是找不到上述的期市文稿。當年讀過該稿的朋友都說沒有留存。找呀找,幾天前跟巴賽爾通電話,他說:「奇怪的事發生了。我們找到你的期市文稿!」

是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日完稿的,當時四十二歲。引言一頁多;闡釋期市只有四頁(大約一千字);分析期市合約與石油交換合約之別四頁多;解釋石油期市難成又四頁;入門讀物介紹一頁。

收到文稿傳真後,好奇地趕著細讀。此讀也,覺得自己今天再不可能寫出那個水平的文章。期市的經濟闡釋是公認為湛深的題材,但我只用了一千字就解釋得一清二楚。不久前林山木說我寶刀未老,說笑罷了。思維能力走下坡明顯,從哪時開始不得而知。再不可以寫出那樣水平的分析文字,不由得意興闌珊!

因為牽涉到一般人沒有聽過的石油交換合約,文稿不易讀。有關的專業人士要閱讀該稿,可以電郵索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