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7, 2004

神州四缺

一九八一年起我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二十三年過去了。這些年來,好幾次形勢不妙,不少朋友持悲觀看法。但我力排眾議,說那樣重大的改革不可能毫無沙石,去向還好。是的,這些年來,我對中國堅定不移的審慎樂觀不知給朋友罵了多少次,但最後他們拜服。

然而,幾個月來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感受不對。增長率高達九點五而有不妥的感受,不能說是悲觀,但樂觀再也不敢說。沒有作過調查研究,但直覺說不對頭。我這種直覺很少錯。衷心希望這一次我是錯了的。讓我從中國目前的四項短缺說說吧。

(一)缺電。最近在這裡以兩篇文章說過了,不再談。這些文章發表後,有讀者提供資料,顯示缺電對經濟的損害相當嚴重——我的估計大致上沒有錯。

(二)缺煤。幾年前因為電力有餘,政府以環保為理由而封掉數之不盡的私營煤礦。今天電源不足,私營煤礦再興起,但一時間供不應求,煤價急升,使山西的收入大增。運輸不易,據說運費與煤價相若,而以火車搬運其耗失量達百分之十五——歐洲搬運的耗失是百分之三。

(三)缺勞工。不少地區投訴工業勞工短缺,所謂「民工荒」是也。工資有上升跡象,但工業的朋友說,因為來料價升,好些行業不易加工資,導致工人流失率的增加。簡短的查詢,問題似乎起於農轉工急速緩慢下來。後者是因為政府減農業稅,也補貼小麥與玉米的種植。另一方面,農產品的物價近來也上升了。據說近半年來農民的收入上升得比工業快。

(四)缺地。政府不多批出(一說停批)建築用地。據說昆山目前有八百外資工業項目,投資共十六億美元,但不夠土地設廠開業。

上述四項短缺,對最重要的工業發展皆不利。我們當然高興農民的收入有所增長,但這增長應該來自農轉工,而不是來自政府保護農業。今天中國的農民人口,在總人口的百分比還是太高太高,不鼓勵或阻止這比率下降,不可能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

經濟學的算盤說,沒有理由阻止農業用地轉為工業用地,因為後者的回報率高於前者很多倍。另一方面,無論政府怎樣容許農地轉為工地,後者所需的用地,以總土地的面積算,比率甚小。在飛機上俯察世界任何工業發達的國家,工業區只是土地的一小撮。以整個國家而言,農產品可能因為農民轉往工商業轉得多而受到影響,但土地怎樣轉作工商用途,對農業整體的影響甚微。

我說過了,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使舉世囑目,也變得舉足輕重了。在史無前例的舉世廉價勞力暴升的巨變中,中國的發展足以為傲,也搶先地佔據了有利陣地。但這樣一來,其它國家無不虎視眈眈:一些留難中國的產品進口,另一些要產出競爭而把中國殺下馬來。

二十多年的大事改革,中國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今天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位置。正因為這樣,加上樹大招風,中國面對的是最嚴重的關頭。我認為目前的位置不能持久:要不是繼續爬上去,就是被擠下來。在這個關頭北京的政策顯得零散、猶豫不決,也加不起來。我可能看錯,也希望是看錯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