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4, 2004

換錨不要再等了

通貨膨脹與弱貨幣通常是相連的。這是普通常識。歷史上沒有見過一隻強幣與令人憂心的通脹相連在一起。今天人民幣不僅強,而且極強。幾年前國內的人搶收美元,今天倒轉過來,政府約束美元戶口每月不准兌換超過五萬美元的人民幣,而購買房地產要拿出成交證據才可以兌換人民幣。

一九九一年波斯灣之戰後,美元強勁。美國的貨幣量增加了很多也見不到通脹出現。一九九五年,我與當代貨幣理論大師A. Meltzer討論這現象,大家同意強幣因為有國際及國內收存保值的需求,不容易有通脹。世界趨大同,強幣很容易國際化,政府要禁也禁不住。年多前佛利民表示對自己歷來高舉的幣量理論失去了一點信心。不是理論的錯,而是世界的局限轉變了。今天人民幣的強勢遠超九十年代的美元。中國的生產力可觀還在其次,以美元為錨而不自由浮動是主要原因。

我老是不明白,多年以來北京希望人民幣能成為國際貨幣,今天卻臨陣退縮!如果解除外匯管制,讓人民幣國際漫遊,央行發行容易袋的五百元人民幣鈔票,加上幾個鬼子佬看得懂的英文字,人民幣推出去,起碼在亞洲一帶,會有點像擔沙塞海,不容易足夠。

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一國的貨幣有小強勢可以持久,也可取,但大強勢不可以持久,而如果堅持下去對經濟有害無益。調整人民幣的大強勢有三個方向。其一是讓人民幣升值;其二是讓人民幣大量地國際漫遊,滿足外地的保值需求;其三是讓通脹來弱化人民幣。後者會是災難性,不能考慮。前二者皆可考慮,問題是怎樣處理最有利。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回頭重提上期分析的輸入通脹,我們要理解中國是個原料奇缺的國家,而今天既有「世界工廠」之譽,對原料的進口需求是龐大而又長遠的。我們也要明白任何一類原料,不管進口不進口,本土產出之價會與外地的看齊。是的,今天的中國可能是史無先例的原料需求最龐大的國家,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上期分析的輸入通脹是非常頭痛的事。人民幣要轉用另一隻錨看來是迫在眉睫了。

我喜歡眼觀六路地憑直覺診斷經濟。強幣不容易有通脹;經濟增長快可以容許百分之二十的貨幣增長率而沒有通脹;發展中國家對原料的需求急升;中國的原料進口龐大;前年後期起人民幣鉤著美元在國際下降;中國的原料進口價格上升得厲害。這些加起來,前些時公佈的百分之五點三與最近公佈的四點三的通脹率,不應該是上期提到的人民幣量增長的效果。頭痛是北京推出宏觀調控,而「輸入通脹」會促成通脹預期。

我明白北京對「過熱」的憂慮。別的不說,今年二月國內的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百分之五十三!樂觀的會說形勢大好;慎重的可能覺得經濟在發神經。見仁見智,如果選擇壓制這急速投資增長,以目前國內的金融制度看,加息是唯一可取的辦法。這樣說,因為目前大多數的銀行還是國營,由央行管核。

說過幾次,國營銀行早應私營化。這是最可靠的減少壞帳的安排,而私營的壞帳政府不需要承擔。要補充的,是今天國內的貨幣制度,與英美的很不相同。他們要做的是調控銀根;中國央行的責任是守錨。既然變得舉足輕重,央行不應該費神於銀行商業運作的事項上。下期再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