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3, 2004

大學三改四後應走的路向

一九八九年二月三日我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捨四取三的謬誤》,批評當時因為中文大學搶先收生而被迫把他們的四年制改作三年制。國際以六年中學為畢業。香港中五考會考,中七考高考,到外地留學的愈來愈多,中五會考老外不知道怎樣算,而中七後才留學,外地學分算不準會喪失半年時間。香港的學年制度來自英國,但英國的教育制度自成一家,鼓勵很強的自學性。香港的學生補習頻頻,自成另一家,而留學的留美居多,把中學改為六年,大學本科(學士)三改四,是正著。

一九八五年,財政司彭勵治也這樣看,建議我找一位有關的某中學校長商談中學六年制的事。該校長在電話上知道我求見要談的,拒絕接見!香港的中學反對放棄中七,使我意識到香港的教育制度大有利益團體的壓力,政治意識高。

最近出爐的學制改革「咨詢」,大學本科三改四是正著,但財政預算的花錢途徑卻不敢恭維。如下數點讓讀者考慮。

(一)經過削減後,今天政府補貼一個醫科生大約每年三十萬,一個其它大學生大約每年十六萬,可能還冠於地球。大學生目前每年私出學費四萬二,改制後提升到五萬,與政府補貼加起來,高於外國有較優水平的私立大學的學費。

(二)除了醫科、法律等科目外,本科教育的質量,國內的著名大學不比香港的差。將來香港的大學生要私出的每年五萬元學費,足以讓他們到國內進大學而有盈餘。到國內進大學有不少好處:學好普通話,結交新朋友,學術氣氛比香港好,認識風土人情等。大學三改四之後,香港的學年制與國內的吻合,中學後轉到國內進大學遠為容易。在香港要每年私出五萬元學費,不少學生會考慮放棄政府每年補貼的十六萬。我因此認為花數十億增加大學的基建是打錯算盤。

(三)如果香港教育局懂得順水推舟,每年補貼五萬或以下給有資格讀大學的到國內進修,去者一定甚眾。每去一個政府每年節省十多萬。這是讓學生或他們的家長自由選擇,可去可留,除了利益團體,沒有誰有理由反對。

(四)面對經費大削,香港的大學會反對補貼大學生到國內進修。一個折衷的辦法,是將補貼學子內進而節省下來的錢,轉為補貼國內的優質學生到香港的大學攻讀研究院(碩士與博士)。這樣,香港政府資助大學的總額不減,而國內的優質本科生實在好——與其讓他們千辛萬苦地到外國去表演考試神技,倒不如讓他們到香港來刺激一下老師的思維。教研究生的成本比較高,偷龍轉鳳後香港的大學生總人數會減少。

(五)美國的頂級大學如芝加哥,研究生的人數是本科生的三倍。改制後香港的大學應該走這條路。雖然學術水平與英美的還有一段距離,但香港的師資一般勝國內。經費所限,國內要很多年才能與香港的師資打平。

(六)上述是說,改制後如果政府一定要繼續補貼大學同樣的錢,以香港的本科生換取國內的研究生,多過一個換一個,自由選擇,香港的家長及學生高興,國內的學生高興,香港的大學教師(因為研究生質素提升及鼓勵多作研究)也高興,而香港政府可以節省數十億的基建支出。香港的學術地位會一步跳升,而更重要是對國家作出貢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