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6, 2005

經濟大觀園

恨不得這幾年恐怖活動沒有發生過,恨不得保護主義不會抬頭,恨不得北韓不懂得製造原子彈,恨不得地球上沒有壓力團體,也恨不得所有政客都忙於打哥爾夫球去。這樣想,因為我恨不得能見到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經濟大觀園。

十多年前說過,因為共產國家搞開放政策,推動了印度等地一起參加產出大比並,地球上一下子多了十多億廉價勞力參與產出競爭,世界會有巨變。今天,這巨變來得明顯,而神州大地一馬當先也。最近美國的《新聞週刊》以中國為封面故事,標題為《中國的世紀》,封面人物是一笑傾城的章子怡。內文把中國的經濟發展說得天花亂墜,大有傳媒本色。

讀內文,認為作者對中國的情況一知半解。奇怪,昔日拿破侖說千萬不要吵醒的巨人,今天被吵醒了,老外還在吵,但懶得去作點比較深入的體會。是個複雜的大國,不容易理解,二十多年來的發展是經濟研究的大好題材。然而,問津的學者那麼少,可見高斯當年認為經濟學者對真實世界沒有興趣,不是空口說白話。

《新聞週刊》把不值得誇張的誇張,但把值得誇張的低估了。他們的數字顯示,二十五年來中國的國民收入增長了七倍。究竟中國的實質國民收入上升了多少倍呢?個人的猜測,是二十倍以上。熟知中國二十五年前的實際情況的人——那要搞關係才弄得一隻雞蛋的情況——多半會同意二十倍是低估了。(這只是說平均實質增長率是每年百分之十二以上。)

有幾方面的統計困難。開放前,尤其是文革期間,北京偏於把數字誇大,開放後痛改前非,偏於低估。個體戶及農民於農業之外的收入,雖然大幅提升了,大部分沒有算進國民收入之內。最重要是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大幅躍升,而質量是不容易算進數字統計的。是的,產品不論,其它不說,只論酒店或食肆間的侍應多笑幾下,工資沒有提升,實質國民收入是增加了。

一九九八年,一位來自加州大學的研究俄羅斯的經濟教授到港大演說,比較中、俄的發展,提到上海,說那裡的增長率大約是每年百分之九強。我問:「怎麼可能呢?全世界百分之十七的建築起重機在上海,破了任何城市的記錄好幾倍,而五年間上海興建的商業大廈,等於香港五十年。」他立刻同意統計數字有問題。

以美元算,國與國之間的物價差距也是實質收入算錯數的一個原因。《新聞週刊》說十年後(二○一五)中國的國民收入會追上日本。這是指國民總收入。不可能對。中國人口是日本的十倍,十年之後中國的人均實質收入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嗎?智商何在?我認為撇開上述提到的低估因素,單看以美元算中、日的物價差距,今天中國的實質國民「總收入」已經超越日本。當然,人均的實質收入要追近日本還要一段長時期,行差踏錯三幾步可能永遠追不上。另一方面,三十年來日本的經濟政策不對頭,打讓賽波,人均的實質收入被中國追上是可能的。

應該不可能追上的是美國的人均實質收入。儘管美國的好些經濟政策大可商榷,而又不幸地惹上恐怖活動的麻煩,但地大物博,人民知識高,在實質人均收入上,中國能達到美國的一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應該可以達到再加一點。也是沒有可靠數據的猜測,十多年前一些經濟學者朋友認為,在人均實質收入上,日本的最佳時刻可能達到美國的八成。東洋鬼子可以達到的,炎黃子孫有機會達到。要多久呢?去年我憑日本的經驗,胡亂地算一下——指明要大事開放金融,取消國營壟斷等——大約需要十八年。

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以上。我不同意《新聞週刊》的估計,說國民總收入中國要在二○三九年才追上美國。我認為以實質總收入算,只要中國開放金融與取消國營壟斷,五年可以追上。那是說,五年後中國的人均實質收入,大約略低於美國的四分之一。考慮到美國還有不少貧民,不到四分之一算是可憐了。

急速增長不一定有大成。八十年代初期我說,如果中國大事改革產權制度,每年增長百分之五十,持續十年,不足為奇。聽者說我發神經。我的響應,是從零上升百分之一千還是零,從微不足道上升百分之五十還是微不足道。今天看中國經濟,這邊看引以為喜,那邊看引以為憂。如果沒有政治或戰爭等左右,來一個自由貿易的世界經濟大觀園,主角最可能是中國。為什麼呢?

《新聞週刊》的封面雖然誇張,但不少老外的確這樣看。為什麼呢?發展得快,工業產品滿佈地球——是其中一些原因。但最重要是中國有十三億人口,經濟起飛看來是不可能的事,而真的起飛是對想像力的挑戰了。相對比例,中國比鐵達尼郵輪還要大,行得動嗎?三十多年前波音七四七巨機新造成,一位朋友怎樣也不肯坐,說不相信這樣大的飛機可以安全升降。

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挑戰不少人的想像力。比鐵達尼還要大的郵輪,不僅可以行動,而且行得快,視冰山如無物。怎麼可能呢?二十多年來,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會撞冰山而沉沒的朋友無數。掉了眼鏡,心有不甘,其中不少到今天仍然不相信中國的增長是真實的。「是虛假的現象,是泡沫,一定會破滅!」他們說。炎黃子孫也這樣說,老外的想像力應付不了。這是老外喜歡把中國誇張地高談闊論的原因。

一九八一年,我白紙黑字地推斷了中國會走的路,除了走得比我推斷的快,其它彷彿是把歷史預先寫成了。最近重讀自己昔日之見,很欣賞當時寫下:中國改革最困難的地方,是壟斷權容易維護的國營企業。幸而言中,也不幸言中。

中國人的優點是聰明,吃得苦;中國人的缺點是不清潔,知識不足。家母在生時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可能因為這樣,今天中國人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了不起。可惜世界上除了經濟還有政治。後者的存在,使我們無從觀察整個世界產出競爭的大觀園會是怎樣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