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5, 2006

公非公、私非私的困擾

我沒有資料,但感覺上像九十年代初期的大貪污中國是減少了。朋友還頻頻指出貪污盛行,還是問及八十年代我屢次大聲疾呼的「印度之路」會否在中國出現。過了關,應該不會。今天不少人指出的「貪污」是另一種,其中最常見的很難說是不是貪污。後者有時稱「好處」,有時稱「私了」,國外也有,稱「外快」,美國稱moonlighting。問題是這種外快出現在國營機構中,多而普及,招來非議。

首先要說的,是今天國內不少賺外快的行為,我們不容易反對:國營員工的薪酬那麼低,不賺取外快難以餬口。好比音樂學院中協助伴奏的鋼琴手,伴奏每小時七元,但外出私下教琴,每小時二百。下班後賺外快,明顯地合理。問題是上班時的空餘時間跑出去教一個小時,應該嗎?美國的公立大學,教授在辦公時間作外間顧問,校方明知有問題也容許,只是做得太多稱daylighting。

今天國內的大學,教師薪酬不到二千,授課另計,加起來大約四千,有房屋補貼,生活不算是好過。有本領的不少搞其它項目,或替政府或私營機構作顧問工作,難以厚非。這種爭取外快可能導致校方工作的「失職」,有問題,但說不上是貪污。醫院也如是。國營醫院內某些醫生用某部分設備賺取外快,與院方分帳,類同,而願意多出錢的病人得到較佳待遇,經濟學者不會反對。問題是出現了見死不救的現象!窮人病重,進醫院,院方見無錢者佔了床位,不會落力搶救。這也不算是貪污,但非議無可避免。

其實性質相同,但轉了行業,貪污之聲不絕於耳。有如下一個真實故事。一家商店水管破裂,牽涉到政府部門,修理員一招即至,問商店要「公了」還是「私了」。「公了」要等幾天,收費五千,「私了」收一千,立刻修理,但沒有發票。你選哪一種?是貪污嗎?還是賺取外快?我搞不清楚,讀者或可教我。

進口填關稅表,深不可測,也要懂得怎樣避重就輕。你不懂不打緊,但要聰明地找懂得與海關打招呼的服務替你填表,收費。稅務幹部搞好了關係,出外開檔,教商家或廠家報稅,懂得門路,可以提供幾個選擇,收費。朋友說,不求教這些關係高人是傻瓜。說實話,類似的安排先進之邦也有,而說到明顯的貪污,中國今天應該比不上數之不盡的發展中國家。問題是諸如此類的行為,或外快,或關係,或近於貪污,或真的貪污,今天的中國無疑伸展到各行各業牽涉到「公立」的。

整個問題起於國營私辦,或部分私辦。權利要界定清楚本來就困難。本身是國營,部分私營去也,要界定權利難上加難。於是公非公,私非私,出現了混淆,見死不救可能有點誇張,但可信,是意料中事,而這裡那裡被認為是貪污,不一定對,可以理解。

朋友,千萬不要認為我建議北京要杜絕上述的「外快」行為。太多,太廣泛,是今天中國體制運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強行杜絕經濟會倒下來。

這幾年國內的朋友對公立醫療及公立教育批評得厲害。北京上頭不可能不知道,但困難不容易解決。讓我在這兩個極端重要的行業說說吧。我知得不多——其實知很少——但既然認為掌握了要點,知道「公非公、私非私」是問題的重心,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

公立醫院與學校不容易私有化,因為窮人多,某些服務需要政府補貼。然而,這兩個行業的經費不足,加上政府鼓勵自負盈虧,賺取外快無可厚非。如此一來,需要低收費的服務就被輕視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券制或醫券制無補於事。還有一個問題。今天中國的經濟權力主要落在縣的手上,是高明的制度,但縣是一家公司,近於一個商業機構,要縣提供可觀的醫療或教育,在商言商,不容易。據我的理解,縣與村的中小學與醫療是地區自費辦的,收費低,醫療通常要虧蝕,教育可打平。上頭資助很少,質量不高。目前中央正在考慮大事增加資助,但有管理鞭長莫及的問題。市與省的大學,中央資助比較多,有盈餘,但出現了上述的賺取外快的情況。

窮人多,需要協助,政府出得起錢,增加資助不容易反對。然而,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私營或民營辦學校或辦醫院會是那樣困難獲得批准。據說醫院牌照略為容易,但不能是全面性的醫院,私營學校則奇怪地困難。有私校,不多,一般賺錢,有些賺很多錢。為外賓而設的小診所在大城市存在,也一般賺錢。

如果政府容許私營或民營自由辦學或辦醫,競爭收費,市場會出現很多不同層面、不同質量與不同收費的服務。正如開飯店或食肆的牌照易取,不同層面的食肆無數,收費每客從數百到數元不等。這樣搞教育及醫療,私立的會因為還有公立的競爭,收費與服務質量會受到公立的約束,而又因為公立的服務需求量給私立的分擔了不少,公立的經費不變,職員不少轉到私立去,公立的可以大幅改善服務質量。

我又認為在有眾多私立的競爭下,公立的醫院或學校應該讓私營的慈善機構處理。政府補貼,慈善機構本身出多少皆有商量。若有作奸犯科,殺頭算了。

是重要的問題,驟耳聽來複雜無比,但基本困難是清楚的,只要拿得準,對症下藥,不難改進。讓我重複要點吧。

(一)一個員工在公立機構走「私」賺外快,甚至利用職權與機構內的設施為之,不是中國的發明,而公立的正規工資落後於發展奇速的經濟,賺取外快往往難以深究,何況好些時政府要求公立的自負盈虧,即是間接鼓勵「外快」行為。問題是這些行為今天在中國成為大風氣,不同行業給人的印象不同,有些看來近於貪污,有些其實是貪污了。

(二)清楚界定權利永遠不易,而在公立下界定走「私」的範圍難上加難,於是公非公、私非私,員工的操作一般重於私而輕於公,遵守著經濟學的需求定律。這樣一來,醫院出現了見死不救的現象,而學校老師懶得爭取真學問。

(三)公立走私目前成為中國體制運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手起刀落地試行杜絕是愚蠢的。全部改為私營運作,收費十足,也不對,因為窮人多,要協助,要照顧。

(四)地區之間的競爭局限界定,非常好,撇開沙石千萬不要動。問題是地區的結構組織是一種商業機構,懂得在商言商,要求他們免費或低收費提供醫療及教育,辦得好是強人所難了。由中央資助,國家那麼大,鞭子那麼短,加上要多番轉手過關,不容易辦得好。

(五)不減少政府資助,或盡可能提升,不容易反對,但政府一定要大手放開私立醫療及私立教育,牌照沒有約束,收費由市場決定。這樣,各層各面的醫療及教育的私營運作會出現,分擔了政府的負擔。政府於是把經費集中於搞好還需要的公立服務。五十年代的香港,公立與私立的學校並駕齊驅,都辦得好,比今天高明不知多少倍。切忌香港後來的經驗:公立補貼提升至淘汰了所有私校。

(六)公立醫療及教育,最好交給私營的慈善機構處理。政府補貼按雙方議定的方程式,除了監管帳目與聽取意見,其它的政府少管為妙。我知道很多人,不少有錢的,希望可以為中國做點事。北京要讓他們表演一下。

(「中國未來」系列之十二)


《中國未來》系列之十一:《馬歇爾的註腳與中國的運情》
《中國未來》系列之十三:《中國制度再闡釋:覆侯運輝》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