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2, 2005

書籍製作的故事

花了一年多時間整理的自己的英語論文結集,終於出版了。是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平生只此一次,用盡了心機,成本在所不計,但事前怎樣也想不到會是那樣大的麻煩。搞創作,日以繼夜地苦思自得其樂,但整理舊文不容易「樂在其中」。一位瑞典朋友二十年前催促我把自己的經濟思想綜合起來,寫成一本書,遲遲不動,後來寫成三卷本的《經濟解釋》,卻用中文,使這位朋友失望。十年前此君轉而要求我把英語論文整理結集,沒有理由反對。歷來不保存自己的文章,發表過的還可追查,但幾篇自己認為重要的文稿,希望能多想一下才發表,擱置了多年,文稿遺失了,就提不起勁去整理這結集。兩三年前舊同事和舊學生替我全部找回來,於是整體重讀,淘汰了一些重複或過於簡短的,餘下來的很完整,就再沒有理由不整理這本英語論文結集了。



想不到要花那樣大的心機。別的不說,單是校對就用了五個人(當然連自己),做了七次。結集出版後翻閱幾下就找到錯字!可幸是無關重要的小錯,希望整本只錯這一小點。要收回一部分此前對英語的高評價。在中、英二語皆可用計算機打字的今天,校對與排版的效率英文比不上中文!計算機檢查信不過:兩位同學翻譯新出版的赫舒拉發的名著,發覺原文錯漏數以百計,可能逾千!那是劍橋大學出版的書,不會亂來,何況該書增加到三位作者。合作著書這回事,不會是「三個和尚冇水食」。看來他們相信計算機檢查錯漏,中了計。例如「豎軸」說是「橫軸」,方程式用錯了符號,「A」寫作「B」,「有」變為「無」,relay錯用relate等,計算機皆無能為力也。



有先見之明,一開頭我就決定用眼睛。眼睛校對,中文比英文容易,因為中文錯字錯得較為明顯,標點較為簡單,文法靠「語氣」,不斤斤計較,而排版是字對字,不會時疏時密,又或者一個字要分開兩行。



先進科技奇哉怪也。所有校對、排版做好了,出光盤,轉菲林,印刷去也。殊不知藍紙打出來,一個圖表竟然不見了六個符號!同一光盤,再出菲林,這六個符號卻又再跑出來。這是千真萬確的科學奇跡:同一光盤可以一次有,一次冇。我們的偉大祖國要問津月球,不知要用的光盤是哪一種?希望不會飛到火星那裡去!



精心炮製,我跑到國內某地作釘裝的工廠去看看。非常欣賞。該廠的主事人解釋,精裝書籍釘裝,先進機械之外,人手工作相當多。中國人的手指靈活,工資低,在書籍製作這方面今天先拔頭籌,佔了先機。據說運到美國,連運費,中國印製的成本大約低百分之二十五。這樣看,沒有嚴重的時間約束,不到神州訂製不明智。毫無疑問,中國製作書籍達到世界級水平,難怪這些年出口不斷上升。



炎黃子孫還有另一項優越性。書籍製作賺錢,要靠管理得宜。不容易。同時製作數十本不同的書,花樣有別,哪本是哪本,要保持高質量很頭痛。書籍製作生意,每本書號的收入平平,這樣,老外管理不懂外語的員工很麻煩。知名天下的「大日本」兩年前在國內收檔了。



讀者會問:為什麼國內銷售的書籍,質量低得那樣不成氣候呢?答案是國內的書籍由國營製作,外資設廠不准內銷。據說外資在國內設廠產出的紙張也達世界級,但只准外銷,而外資在國內精製書籍的,紙張要進口。管、管、管,一塌糊塗,還有那樣的佳績,奇哉怪也!



不敢競爭的國企不值得維護,北京的朋友要清醒過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