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6, 2005

《還斂》回頭話智英

《還斂集》要停筆,黎智英說不要停。他解釋雖然《論壇》不便寫抒情文字,可以寬容,只是最好不寫那麼多。自己從來不想多寫抒情文字,因為不是箇中能手。問題是我專長的分析文字不易寫,要有些雜文讓自己的腦子鬆弛一下。只寫分析文字不容易按期交稿,如果其間沒有雜文調劑,很頭痛。



好比不久前在這裡發表《要解決雙軌一價》,論人民幣匯率,是難得一遇的重要分析。當我靈機一觸,想到人民幣的強勢與中國對外總貿易的順逆差沒有關係,跟想到人民幣的匯率早就在國際產品市場達到均衡,人民幣的強勢只能來自還沒有開放的資本項目,出現了雙軌一價這大問題,我知道重要,道理簡單,但還是要反覆推敲幾個晚上才動筆。



抒情文字寫壞了無所謂,大可一笑置之。分析文字推錯了可能闖大禍,比較重要的輾轉反側是例行的過程了。我有能力寫得好,但代價高。抒情文字混雜其中可以減輕代價。



也算巧合,剛剛對一位朋友大讚黎智英,把他捧到天上去。為什麼呢?因為聽到台灣的《壹週刊》與《蘋果日報》都賺錢,且升勢可觀。不容易相信,但發生了。如果三、四年前有人跟我打賭,賭大的,我可能輸身家。當時所有知道情況的朋友都不敢看好,今天大家的眼鏡不知跌到哪裡去。



十多年前智英下注《壹週刊》,友儕中第一個看好的是駱友梅(為此我對林太衷心佩服)。朋友一般看不準,而出版專家鄭大班是大淡友。我當時認為《壹周》有機會,因為香港知識分子的時間愈來愈寶貴,廉價成本的讀物他們不會花時間。智英重金招兵買馬,做得對,後來他辦《蘋果日報》我也這樣看,也認為「蘋果」這名字起得實在好。



智英進軍台灣,我的看法不同了。那裡的文化與香港的是兩回事,而智英是香港長大的。當時台灣的《聯合報》進軍香港,風格搬出台灣那一套,我一看就覺得成功希望不大。此乃老弟進軍台灣困難之一也。台灣當時有三家大報,雜誌無數,很多出重本,報章差不多一律虧蝕。此乃困難之二也。在台招兵買馬,遇到的是一種有組織性的市場,不像香港那樣簡單。此乃困難之三也。猛虎不及地頭蟲,因為傳統組織的約束,聽說到今天《蘋果》在台灣還是靠市面銷售,沒有訂閱派送。此乃困難之四也。



在上述的困難下︱︱應該還有其他的︱︱今天《壹週刊》成為台灣銷量最多的雜誌,遙遙領前,而《蘋果日報》據說也如是。這是不容易相信的成就了。當然,辦公眾讀物,只要銷量多,讀者的收入水平可觀,廣告商知所適從。



認識智英老弟多年,我還是摸不準這個人的功夫。說他夠勇當然,也知道他見勢頭不對會退得快。只有「蘋果速銷」那一趟他收手太慢,中大計,可能是當時吵得沙塵滾滾的網上科技誤導了他。



幾年前一位台灣朋友考慮投身壹傳媒,問我對黎智英的看法。我說:「其他的我不清楚,但如果讓這個人有足夠的錢在手,帶球進攻他的確有板有眼。朋友中,生意帶隊打攻波我沒有認識一個更有章法的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