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從格老政績看美國的貨幣制度

作了十八年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主席,格林斯潘退休了。他是經濟學界認為最卓越的主席,歷來對該職位沒有好評的佛利民,也給格老打上高分數。三十五年前起在美國的經濟事務上任要職,格老政績斐然。這些年他頻頻獲榮譽獎項,沒有誰有異議。

格老在國會的應對令我拜服,而從他的言論中我們知道他對經濟資料的掌握詳盡而全面。學者風度明顯,但在政壇上能像格老那樣來去自如的學者我沒有見過。雖然不同意他對人民幣匯率的建議,我絕不懷疑格老對中國滿是善意的。他對向中國開放貿易的立場堅定不移,炎黃子孫要感謝他。

寫這篇文章是要對美國的貨幣制度提出質疑,為恐在格老榮休之際提出受到誤會,讓我先站起來,把帽子脫下,向格老致意,順祝他老人家身體健康,更希望他能繼續多到神州大地舒暢一下。

我的出發點是格老退休前的最後一次聯邦儲備委員會議,基金利率提升了四分之一個百分點。那是一連第十四次提升。格老任內,我找到的資料如下。一九九○年七月至一九九二年九月,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連續調降了十八次,三次調降半個百分點,其它調降四分之一個。一九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九五年二月,該利率連續調升了七次,三次四分之一點,三次半點,一次四分之三點。一九九五年七月至一九九六年一月,連續調降了三次,皆四分之一點。一九九七年三月調升了一次,四分之一點。一九九八年連續調降了三次,皆四分之一點。一九九九年六月至二○○○年五月連續調升了六次,一次半點,其它皆四分之一點。二○○一年一月至二○○三年六月連續調降了十三次,九次半點,四次四分之一點。最後是二○○四年六月到最近,連續調升了十四次,皆四分之一點。

看官需知,利息是一個價——買時間之價——對經濟整體而言是最重要的價格。雖然聯邦基金利率不是市場利率,但有肯定的引導作用。十五年內,在最精明的格老主理下,這利率一輪落一輪上,輪了八次之多。理論與經驗說,不是因為實質的供求關係而引起的價格變動,對社會經濟有害無益,何況重要如利息率。多年前我看過一幅金本位制度下的利息率變動圖表,百多年徘徊於年息率一厘至二厘之間,變幅甚微。

還是回到費沙提出的利息理論說起吧。費沙認為,利息率的變動只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消費者的意欲有所變動——等待消費的耐心有了轉變;其二是投資的回報率有所變動。這二者顯然與格老任內的八輪上落無關(尤其是伊拉克之戰後我們看不到美國的消費者變得急於花錢或投資回報率上升了)。

另一方面,費沙的利息理論有三個不言自明的假設。其一是沒有通脹或通縮(他的理論是沒有貨幣的);其二是沒有風險;其三是沒有交易費用。交易費用的變動主要是導致市場利率的差距變動,與格老的基金利率無干。風險的變動也不可能解釋基金利率的輪落輪上。餘下來可以解釋這利率的輪落輪上,是通縮或通脹的預期。

然而,格老任內,美國的物價相當平穩,通脹率徘徊於二至三厘之間。這是因為格老精明,對經濟數據的掌握通透,於是未雨綢繆,見可能出現不可以接受的通脹而調升基金利率,見失業率或產出指數不利而調低。歷史上沒有誰可以把利率的調整來調控通脹或通縮有格老的能耐。問題是利率的輪落輪上對經濟整體有殺傷力——有大代價也。

非戰之罪,是貨幣制度出現了問題。下期再談吧。



《人民幣貨幣制度》系列之二:幣量理論知易行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