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1, 2005

天文數字惹來的爭議

中國的經濟發展震動天下,北京當然功不可沒,但外來的協助重要。八十年代,香港的貢獻不可或缺。有三方面。一是提供外間的經濟運作訊息;二是提供管理人材;三是搞起國內的輕工業。是的,今天中國雄視地球的手錶、玩具、成衣、首飾、塑膠、不鋼等產品,皆源自香港廠家的身先士卒,起初碰得焦頭爛額的。



九十年代,台灣、日本、韓國等招牌在神州漸趨時尚,加起來把香港比下去。九十年代後期起,美國對中國發展的貢獻越來越明顯。貝加、佛利民等人說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有利,但倒轉過來也對:其他姑且不論,中國打入世貿是得到美國鼎力支持的。



這幾年,中、美的貿易發展速度驚人。去年的雙邊貿易額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八。中國從美國進口增加百分之二十二點四,出口美國增加百分之二十九。數字龐大,中國進口美元三百四十七億,出口卻達一千九百六十七億。這導致美國對中國去年有一千六百二十億的貿易逆差——橫看直看也是天文數字了。世貿協議吹雞大家一起打衝鋒,怎可以弄出只去年就有一千六百多億美元的順、逆之差呢?這是問題。



看細數,看不出中國犯規:單是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穀類就比前年上升了百分之一千二百七十七——又是發了神經的增長率。發生了什麼事呢?重點有三。



(一)除了飛機出口,美國的重工業好些在中國設廠,使美國看來不是個重視製造品出口的國家。例如洗衣機與乾衣機,我認為美國產出的最優,但他們就是不懂得把產品的佔地面積縮小,在人煙稠密的國家不適用。又例如音響器材,發燒友都知道美國的產品無敵天下,但又是為大房子設計,亞洲不適用。基本上,以工業製造消費品而言,今天國內很少見到美國貨。



(二)原料出口中國,比例上美國比不上澳洲、加拿大等地方,何況去年中國的鋼鐵(算原料)出口美國上升了百分之三百七十七,礦產品上升了百分之一百二十五。



(三)這點最重要。美國十拿九穩的出口殺手,可能因為中國維護國企的壟斷權益,在世貿協議中不夠寬容。這些主要是服務及與知識科技有關的行業。金融與保險等服務,美國有優勢,但中國開放得慢。出版、教育等項目也開放得慢。當國內的「自由行」者湧到香港搶購西藥,我想:這是因為國內市面的西藥假貨多,為什麼不讓美國西藥廉價大量進口中國,或讓美國的西藥公司到中國設廠大量產出呢?西藥與醫療服務,中國早晚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最大市場,而這些供應美國絕對優勝。藥物一般利潤高,美國如果能在中國廉價推銷,大有可為。



這就是了。這些日子美國在中國紡織品進口的話題上大吵大鬧,看來不明智。早晚守不住的行業,不要堅持守下去。美國要極力爭取的是他們在中國前途無限的市場。但他們要明白,他們最有相對優勢的幾項重要的服務、知識與科技產品,在中國剛好遇上國企壟斷的困難,北京要幫忙也不容易一下子打開。協議歸協議,談判歸談判,如果美國的商務部長穿上中國製造的成衣,到中國來談國企壟斷的障礙,阻住地球轉,才是考一下薄熙來的真功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