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0, 2005

格林斯潘寶刀未老

快要退休的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六月二十三日發表了一次關於中美貿易與人民幣率的意見,顯得寶刀未老。我有同意與不同意的地方。格老的論點頗多,這裡只略談幾個要點。



格林斯潘認為,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美國的貿易逆差與就業不會有大改進。起初我以為他說的是我作學生時讀過的供求彈性係數的問題,但讀下去他的見解是另一套,有份量。他說自二○○○年起,美國從中國進口急升,但從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卻平坦下來。以他之見,這個轉變是因為其他亞洲國家把原料或零件運到中國加工,所以雖然美國從中國進口大幅上升,其實主要是增值(value added)的那部分。他於是指出,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效果是逼使亞洲的國家回復到二○○○年之前的貿易圖案,對美國的就業與貿易逆差幫助不大。



我自己沒有考慮過格老提出的「增值」理論,應該對,佩服佩服。他跟說的我考慮過,也說過好幾次。那就是約束或禁止中國的貨品進口,只會鼓勵美國的進口商人轉到亞洲的其他地區去,進口的質量會低一點,價格會高一點,違反了國際貿易互相得益這個黃金定律。顯然,格老是反對約束中國貨品進口美國的。在目前糾紛頻頻的形勢下,老人家站出來這樣說,是把政治置諸度外了。



格林斯潘認為,讓人民幣浮動或增加彈性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會有幫助。這一點,我不同意,因為浮動的看法不同。說過多次,一個國家的貨幣要有錨:多錨不成,但一隻錨是要下的。目前人民幣以美元為錨,久非善策。這個錨要換,但要平手地轉到另一隻錨去才讓人民幣兌美元自由浮動。選錨是一回事,下錨的方法是另一回事。後者,中國的方法是用一個市場可以直接成交的指數為錨,十多年了,行得通。我建議人民幣轉用一籃子可以直接在市場成交的物品的價格指數為錨,平手從目前的美元指數轉過去,然後讓人民幣對所有外幣自由浮動。有關的分析二○○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我在《信報》以《怎樣處理人民幣才對?》為題解釋得清楚。



美國的貨幣是fiat money,給人的印象是沒有錨。這是不對的。美元有錨——不能在市場成交的物價指數,失業指數等——不容易處理,而五十年來佛利民只認為格老處理得比較好。今天人民幣很強,偏低相當多,一旦轉用英美的貨幣制度,浮動人民幣,不知會被炒到哪裡去,災難性的發展機會甚高。這是說,朱鎔基劃定下來的貨幣制度(下錨之法)不可大動。換錨是另一回事。



儘管我不同意格老提出的浮動人民幣的建議,我毫不懷疑他對中國是善意的。炎黃子孫要感謝這個老人家。



數千年一見的經濟發展,樹大招風,像格老那樣誠懇地對中國的彷彿越來越少了。好比目前一家中國石油公司要購買美國一家石油公司,出價一百八十五億美元,是高價,可能偏高。一位美國軍事學者竟然說:「我對賣給將來可能與我們打仗的共產國家有疑問。」賣就賣,不賣就不賣,怎可以想到中美大打出手那方面去呢?中美開戰,兩敗俱傷,不可能有贏家。既然沒有哪一方輸得起,還是集中於經濟合作互利那方面好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