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6, 2003

澳門搞的是一盤生意

一九八二至八七年的香港財政司彭勵治是好朋友,在任時他和我大約每兩個月有一次午餐之聚,出錢是梅花間竹,他出一次,我出一次。有時記不清楚,大家爭著說上次是對方出的。大家談天說地,無所不談。這個財政司不喜歡讀——給他的信如漏網之魚——但喜歡談,喜歡考慮他人的意見。他說不懂經濟學,經歷是個商人。在商言商,煮酒論英雄,他認為地產眼光首推李嘉誠,而生意眼光則選包玉剛。
初會面時,彭老問:「商人轉作財政司,我只能把香港作為一盤生意來處理,你這個經濟學家怎樣看?」我回應道:「那是最高明的財政司了,香港應該深慶得人!」我說的是衷心話。

可不是嗎?可能起自英國,今天美國有數之不盡的城市都是以私營公司的法例與結構成立的。是私產房屋的擁有者組合而成的公司機構,自設公安、消防、圖書館、學校,以及處理城市清潔及環保等事項,往往判出去給個別私營企業處理的。公司城市政府抽市民的稅,自負盈虧,換來的是較少受省政府的干預。

任職五年,彭勵治要辭職不幹。我說如果我可以選擇,是希望他能繼續下去,到九七回歸才退休。他說從商多年,有足夠的積蓄享受退休之樂。u不考慮為香港多做點事嗎?」我問。他感歎地回應:「我喜歡問你意見,因為你從來無求於我,也沒有替任何團體說話。財政司的工作很辛苦,但主要問題是約見我的人都代表著一些利益,對政治我沒有興趣,不幹了。」

幾天前與太太到澳門一行,下午去,晚上回,勾留了幾個小時,大略一看,與兩位計程車司機及一些陌生人談了個多小時,到賭場看看,我意識到何厚鏵像彭勵治一樣,搞的是一盤生意。想來何特首也是商人出身,在商言商,對政治沒有興趣。

歷久以來,從任何角度看,香港的經濟條件是遠比澳門優勝的。回歸前澳門也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而又像香港,他們也用聯繫匯率。比香港不幸的,是葡國政府離去前把儲備花得七零八落,黑社會橫行無忌,樓價暴跌,市場一片蕭條。

回歸三年後的今天,澳門的治安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城市清潔,政府財政有盈餘,樓價止跌回升,而賭場顧客不僅雲集,簡直是密集,其盛況是此前我沒有見過的。一個陌生人說澳門今天見到的只是表面的繁榮——又是那種深不可測的經濟學。我簡單地幽默一句:香港連表面的繁榮也沒有。

我對澳門的經濟毫無研究,個多小時我只簡單地問,得到簡單的回應,我想也不想就接受了。問:「澳門為什麼變得這樣清潔呀?」答:「回歸後政府把城市清潔工作判給私營機構處理。」問:「黑社會跑到哪裡去了?」答:「沒有官員作後台,他們就散ban。」問:「遊客多了很多嗎?」答:「台灣客不用簽證,每天有二十四班台灣飛機。」問:「大陸客多嗎?」答:「上個月第一次大陸客多於香港客,聽說他們只花八十元就可過關。」

一時間我看到澳門前途無限的一面。炎黃子孫歷來好賭,而他們開始有錢了。十三億人口,只有一個小地方可以公開暢賭。何特首可以考慮把他的澳門搞公司上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