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7, 2004

杜鵑聲裡斜陽暮

傳媒的報道不夠詳盡,而不同的報道有出入。可靠的是十九個中國人,十七男二女,本月十一日在英國西北部的一個海灣拾蛤貝時被水淹死。有流沙,潮漲得快,避不及。一位姓郭的死前以手提電話與遠在福清市的妻子告別,聽來令人心酸。

報道說海水寒冷近冰點,而又因為受到種族歧視,在晚上拾貝。月黑風高,寒流刺骨,潮水來得比奔走還要快。拾貝的收入呢?一說是時薪港幣七元,另一說高一點,十二元五角。英國物價奇高,這些是很低的收入了。報道說這些中國人居住的環境惡劣得令人震驚:每屋住大約四十人,食物和暖氣不足,床褥都放在地上。大部分的死者來自福建,是偷渡到英國去的,要尋求「政治」庇護。據說偷渡(屈蛇)的費用相當高。

炎黃子孫偷渡或買出生紙到外地謀生的歷史,恐怕有二百多年了。美國加州一八四八年起的尋金熱,採掘者不少是華人,但獲得的黃金可不是他們的。屢見經傳,加州的鐵路主要是由華人苦工築成的。昔日唐人街的金山阿伯刻苦耐勞,不少靠餐館、洗衣等行業而成小富,只是數十年如一日,不懂英語。

美國西岸最佳的海港是西雅圖,但該市的唐人街不熱鬧。原因是百多年前該市排華,火燒唐人街,有唐人遭刺殺,於是北走鹹水埠(今天溫哥華),南走舊金山(今天三藩市)。美國的歷史規律,是沒有眾多唐人的城市不容易繁盛起來。數十年前一位西雅圖市長就直說當年排華是大錯。

一九五七年七月我離港赴北美時,香港護照是五千多號。這是說從盤古初開到一九五七年,港人到外地遊歷的只有五千多個。是我之幸,遇到的是留美學生的黃金時代。一九五九年起在加州攻讀,可以容易地取得工作證,而成績好就免了外籍學生的學費,跟著的什麼獎金,或研究員、助教員之類的工作,校方從來不歧視中國學生。當時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是每小時一元二角五仙,但每小時兩元或以上的工作是容易找到的。我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留學生遇到財政困難,但七十年代的中國留美學生,生活不及我那一代來得寫意。

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過了不久留美的台灣學生紛紛回歸,促成台灣的高科技與工業發展。今天,浪跡天涯的中國學生回歸國內的——所謂「海龜派」——著實不少。是八十年代初期才有較多的中國學生出外求學,他們的回歸發展比台灣的經驗快。外間搵食不容易,而國內的人材需求與日俱增。

最近因為拾貝而慘遭滅頂的看來不是學術專材,但讀到他們的生活情況,應該不比神州大地好,更何況與家人團聚是天倫之樂。今天在外地以刻苦而成小富的機會,遠不及昔日的金山阿伯。博不過。

我明白偷渡的人不會有護照證件。這方面溫總理倒要幫忙一下:歡迎他們回歸,既往不咎。

故老相傳,杜鵑的啼聲彷彿在說「不如歸」。朋友,回家吧。杜鵑聲裡斜陽暮——是少遊說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