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 2004

反傾銷的困擾

五月十六日報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五對零的票數,通過中國彩色電視在美國傾銷的指控,決定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反傾銷進口稅。原來的電視進口稅是百分之五,加至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電視是有多國競爭製造的產品,針對中國是封閉性的關稅(prohibitive tariff)了。受影響的有四川長虹、TCL集團、海爾集團、海信電器及創維集團等五家製造商。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消息:裁決的理據很有點莫名其妙,與美國歷來的經濟政策大有出入,而這方向發展下去可能很頭痛。

中國產出的電視,進口美國由二○○一年的五萬六千部增至二○○三的一百八十萬部,增速可謂驚人,反映著國產電視不僅價廉,而且開始物美。美國有龐大的電視市場,這次反傾銷裁決,無疑是當頭一棒,令人惋惜。

傾銷(dumping)在經濟學上有好幾個闡釋,無論哪一個都不符合中國產出的電視在美國傾銷情況。報章所言簡略,使人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感。

傾銷的第一個闡釋,是低於成本出售。這通常是指產品因為種種原因賣不出去,或存貨太多,於是逼著割價傾銷。然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原來的產出成本是歷史成本,而歷史成本不是成本。不管製造商花了如何高代價產出,作了錯誤的判斷,市場不接受,割價下降至近於零,其成本再不是歷史的、原來的產出成本,而是今天可以賣給他人的價值。另一方面,這類傾銷只是偶一為之,逼著這樣做,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繼續下去。今天國產電視遇到的反傾銷指控,顯然不是這一類。

第二類低於成本的傾銷,是割價示範招徠,是一種賣廣告的行為。成本一百,我以八十賣給你,希望你試用後會以較高價格購買或介紹給朋友,不是罕見的行為。問題是,我以八十賣給你,希望的回報不是八十,而是八十加上因為示範作用而帶來的收益。所以從預期的角度看,收益是不低於成本的。這種示範傾銷也顯然不是國產電視目前在美國遇到的困難。

第三類低於成本的傾銷,是指低於平均成本,但牽涉到價格分歧。低於平均成本的傾銷是可能發生的,但不是低於邊際成本。增產往往可以減低平均成本,而平均成本下降,邊際成本是在平均成本之下。如下的情況可能發生。我為減低平均成本而增產,賣給你的高於平均成本,但賣給他的卻低於平均成本。他的價低於你的價,是價格分歧,但如果沒有他的存在與需求,我不能以增產來減低平均成本。這樣,賣給他的價雖然高於邊際成本,但低於平均成本,可以看為傾銷了。

從讀到的國產電視傾銷美國看,這第三類不能成立。有兩個問題。其一是按照傳統的分析,增產可使平均成本下降是含意著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的存在,但目前被指控傾銷的有五個競爭者。其二是這第三類傾銷含意著的價格分歧,是銷售到美國去的電視之價比銷售到其它地區為低。這顯然是不對的。四川長虹提供的資料,顯示賣到美國去的價格較高。事實上,不少在國內設廠的朋友一般說,產品賣到美國價格較高。這是說,價格分歧是有的,但美國之價較高,正與傾銷相反。

這帶來另一項奇異之處。傾銷通常是指一個壟斷者(monopolist)傾銷,但這次有五家電視製造商被指控,發生了什麼事?競爭割價無日無之,但競爭傾銷卻是奇聞。這樣,國產電視在美國被指為傾銷,應該是指價格「太相宜」。價格相宜對美國的消費者當然大吉大利,雖然對美國本土的製造商有不良的影響。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韓國產出的電視也不見得比中國的貴很多,而韓國投資於中國產出的電視價格更相宜,也會給美國本土的製造商麻煩。不知產於中國的韓資電視有沒有進口美國。如果有,反傾銷反不反他們呢?

世界真複雜。好幾個月前我在《還斂集》發表《向曼昆致意》,佩服這位堅持信念而主張讓中國產品自由進入美國的首席經濟顧問。最近的反中國電視傾銷,顯然與曼昆的主張不同。聯邦儲備局的頭頭格林斯潘站在曼昆那一邊,不可能支持這次反傾銷。總統布殊呢?他是佛利民的信徒,主張減稅與開放對外貿易,看來也不會贊同這次反傾銷提出的有封閉性的中國電視進口關稅。然而,顧名思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是美國政府屬下的一個組織,作出的決策怎可以與主導美國經濟政策的三君子——曼昆、格林斯潘、總統布殊——的經濟觀背道而馳呢?

美國國際貿易委會看來不是一個法庭,我懷疑中國的電視製造商可否告到法庭去,把委員會的裁決翻案。如果可以而又決定這樣做,千萬不要忘記聘請一些深懂反托拉斯法例的經濟學者作證。與任何行業一樣,經濟學者中有高明之士,也有低能之輩,二者相差十萬八千里,挑選經濟顧問不簡單也。

我擔心的是類似的反傾銷(或以此借口大加進口稅)會伸延到其它產品去。我也擔心北京當局會以牙還牙,來一招歷史上屢見不鮮的retaliation。國際貿易的互相報復歷來兩敗俱傷,不智也。一方大幅增加關稅,另一方忍氣吞聲,問題是會比較容易化解的。我也認為在舉世廉價勞力暴升的今天,美國這次狂加關稅來保護本土的電視製造商,也不智,因為長遠一點看,國際貿易愈自由,美國的經濟結構會調整得愈快、愈容易。

我說過了,美國的競爭本錢是地大物博,人材鼎盛。大事放開外貿,國際的競爭市場會把他們趕到高科技、高質量那一邊,而目前的加州顯然是朝著這方向走(新上任的州長見到加州產品出口中國急升而喜上眉梢)。美國本土的非知識精英的勞工,可走本土的服務及產品不會進口的行業。世界大變,與外地數之不盡的製造外貿產品的廉價勞工爭飯吃,是劣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