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問答室 104 - 108
長春 李翠平問:
我想知道如何能成為一個好的經濟學家呢?
答李翠平:
經濟學家有好幾類,類類不同,我只能告訴你我走的是解釋現象那類,其它我不是專家。要成為一個有份量的經濟解釋學者,要過三關,缺一不可。
其一是要絕對客觀。看來非常困難,因為一百個經濟學者中找不到半個。經濟學者是人,對人的行為你可以毫無成見,可以完全不管自己的切身利害嗎?一個人不可以沒有主觀,但主觀與客觀要分清楚,作經濟分析時要絕對客觀從事。天生使然吧,我做來容易,但我平生遇上真能做到的只三幾個。要練習嗎?學做火星人吧——把自己作為火星人到地球看人類。
其二是要掌握需求定律與局限的種種變化。這也困難,因為大學教的與書本說的,大半以上的理論不管用。世界複雜,理論以簡單為上。概念要掌握得通透,要有明師指導,而自己要日思夜想,不斷地考慮,才能淘汰不管用的而充分地掌握不可或缺的。
其三是要多到真實世界跑,到處觀察。讀書有助,但幫助不大。幾天前我對一位同學說,熟讀一本關於某市場的書,寫得詳盡的,不等於你知道那市場,因為如果你到該市場走走,身歷其境地觀察,你有很大機會發覺與書本說的很不一樣,或起碼在感受上與書本說的很不同。是的,你要做一個「好事之徒」,不斷地關注在真實世界見到的大大小小的現象,也要不斷地以簡單的理論試作解釋。實證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從事者一般在實驗室操作學習。經濟學也是實證科學,但實驗室是真實世界,不是課室,也不是書本的敘述與數據資料。
山東 姜超問:
我想請問徵收燃油費的利弊?
答姜超:
你是問徵收燃油稅嗎?算是吧,算是問關於汽油稅的利與害。可以從兩方面看。
有利的一面,是徵收燃油稅會約束汽車的使用,有收路費的效果,對疏導交通與公路的建造與維修有助。當然,這是假設燃油稅的收入會用於公路的投資。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經濟問題。一九二○年英國經濟大師庇古舉例說有兩條公路,一好一壞,都是從甲市到乙市。好的公路車多,堵塞;壞的公路不堵車。在均衡點上,從甲市到乙市的駕駛時間應該一樣,因為好路堵車到某一點,駕駛的會轉到不堵車的壞路去。庇古之見,是如果政府抽使用好路的稅,將車趕到免稅的壞路去,疏通好路,壞路還不堵塞,那麼使用好路的讓政府賺了稅,轉用壞路的沒有受損,社會整體是獲益的(因為稅收可給大家分享)。這是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分離的一個重要例子,政府抽稅對社會有助。
一九二四年,美國的經濟大師奈特回應,說如果那好路是私人產業,業主會收路費,與政府抽稅一樣。這是說,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的分離,起於公路不是私產,市場不能運作。這是三十六年後的高斯定律的前身。
徵收汽油稅,原則上,可以看為收路費,但好路壞路一樣收,解決不了社會與私人成本分離的問題。當然,今天中國的高速公路是好路,收費,是走上奈特的路,與抽汽油稅的效果是不盡相同的。
另一方面,縱觀天下大勢,我反對中國今天抽汽油稅。這是因為地球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激烈,而為了促進工業,好些發展中國家是不抽汽油稅的。這樣,哪個國家抽汽油稅就變得愚蠢了。工廠免汽油稅,其它不免,也不成,因為交通對工業發展同樣重要。
是的,有些稅我們不用考慮國際的競爭形勢,有些非考慮不可。汽油稅的抽與不抽,中國要從國際產出競爭那方面考慮,尤其是中國是個石油進口國。
加油問:
未來您對人民幣的預期是什麼樣的?會不會真的成為主流貨幣!
答加油:
人民幣可以成為國際上的一種主流貨幣嗎?易過借火!可能有政治因素我不明白(永遠不明白政治,從小討厭)。原則上不僅可以,而且國家有錢賺,易賺的。目今歐元、英磅等皆試圖打進國際市場,但他們的條件不及人民幣。日本在七十年代初期也認為日圓大可在國際上耀武揚威,而當時不少西方人士開始學日語。無奈好景不常,日圓大幅升值,過了火位,強勢不再,問津者不知躲到哪裡去。日本的經濟一蹶不振已逾二十年,德國可能短一點,也差不多吧。不要偷笑,中國有機會拜德、日為師。人民幣不論,北京最近推出的新勞動法是足以令人心寒的例子。
要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嗎?注意幾點。一、鈔票上要印上一些英文字,起碼印上RMB幾個字母。公仔頭應該換一下吧:鄧小平可取,而他有一幀(拿著扇子?)跟農民打招呼的照片,溫暖感人,絕對出得大場面,可能是一位姓楊的朋友攝的。二、要發行一些五百元面值的鈔票(今天的攜帶不便)。三、要解除外匯管制才能讓人民幣自由地推出國際市場。四、當然要保持幣值隱定,如果能用上我建議的以一錨子物品為錨,在今天不穩定的國際形勢下,人民幣會是大熱門。
還有兩點對人民幣的國際化是非常有利的。其一是中國人多,滿佈地球,其中不乏富有之輩。這些早就離鄉別井、多年來受盡西方白眼的炎黃子孫,見到站了起來的人民幣,怎會不給個面子呢?其二,中國本土不僅人多,且勞動人口吃得苦!歸根究底,是這些吃得苦的一大群支持著人民幣——是他們的工作產出有看頭,中國才有今天。西洋鬼子聰明,買上不買下,他們會看著中國人的生產力而下貨幣的注。
讓我在這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很不容易明白先進之邦為什麼要強迫人民幣升值。西方的消費者當然要廉價購得中國貨,而保護就業說不通!廉價勞力,中國之外還有印度、越南等勞力更相宜的地方,貧多勢眾,為什麼要針對中國呢?一個可能是他們怕北京把人民幣推出國際,搶佔貨幣市場。人民幣如果大幅升值,強勢不再,就會像當年日圓那樣,好夢成空矣。
貴州 小落問:
我很喜歡歷史,對經濟也很有興趣,一直嘗試從滾滾歷史中尋找經濟的影子,從經濟中尋找歷史的命脈,請問張教授,把歷史和經濟結合在一起,你有什麼好的看法??
答小落:
歷史的知識對經濟學當然重要。說過無數次,經濟學者不可以不知世事,而歷史是世事的回顧。
當年在美國讀本科,修經濟,大學規定要選四科副科。我的選擇是數學或歷史。問老師William R. Allen應該選那項,他說:「有經濟大師沒有學過數,但沒有經濟大師沒有讀過歷史。不知歷史的經濟學家是人類奇跡吧。」我於是選歷史。
沒有遺憾這個歷史的選擇,但今天看,懂數學而不知歷史何物的經濟學者所在皆是。老師Allen是錯了嗎?不一定。就算拿得經濟學的諾貝爾獎,不知歷史的經濟學家,其思維的傳世機會看來還是零。
另一方面,同學們不要把歷史與經濟學混為一談。歷史本身是非常有趣的學問,沒有跟進是生命的損失,但歷史歸歷史,經濟歸經濟。
浙江心碎的感覺問:
想問大師,如今的台灣經濟政治可是一蹋糊塗,大師你看照這樣下去台灣經濟會還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答心碎的感覺:
曾經說過,島經濟很難搞得好。歷史上唯一的例外是日本,而英倫三島近於連接歐洲大陸,算不上是島經濟。台灣是例外嗎?應該不是。四十年前台灣的經開始起飛,主要是因為大陸不爭氣,人材大量流到台灣,而我們不能否認,蔣經國是個了不起的獨裁者。
今天的台灣是另一回事。雖雲寶島,卻整天在談政治,動不動上街遊行,於是又回到島經濟的困境去。該島的本錢主要是科技人材多,是經國先生當年的鼓勵促成的。今天大陸出現經濟奇跡,台灣大可向北京打個招呼,或明或暗地說:「要統一嗎?開個價給我們考慮吧。」可惜台灣的話事人不這樣看,只在什麼台獨或什麼民主或什麼政治的話題上打轉,而台灣的鼎盛人材是不斷地流進大陸了。有本錢之際不開天殺價,難道要等到沒有本錢才洽商嗎?蠢到死!
今天,原則上,北京可以三招兩式搞垮臺灣的經濟,但沒有那樣做,是對的。從經濟的角度看,今天搞統一的理由充分。政治不論,民以食為天,先搞經濟統一是正著。不明白為什麼台灣的政客看來反對。